高速扫描仪,书籍扫描仪-方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联系电话:400-616-0007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非接触式古籍扫描仪-保护珍贵古籍 传承华夏文明

非接触式古籍扫描仪-保护珍贵古籍 传承华夏文明


近日,文化部对外发布了《进一步做好文物古籍保护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围绕保护古籍的各个方面,从加强古籍普查、保护利用、国际交流合作等多层次多角度提出“十二五”期间古籍保护的目标要求和发展方向。有关专家对这项浩繁的工作所达到的目标概括为摸清家底、有效保护。
古籍保护现状不容乐观
古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据各地图书馆、博物馆和文献收藏单位的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留存的古籍数量在2700万册以上;而大量存于民间的古籍,还未进行统一的普查登记,保守估计数量在3500万到4000万册以上。
据国家图书馆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古籍保护存在很多问题,如古籍底数不清,散在民间的古籍很多;由于环境污染和人为原因,对古籍的破坏在加重,特别是空气的污染,对古籍的保护带来很大的威胁;很多古籍破损严重,古籍保护和修复人才匮乏,尤其是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和整理人员极度缺乏,有的珍贵古籍面临失传的危险,还有大量珍贵的古籍流失海外;整个修复工作进展缓慢,修复的手段比较落后。古籍的珍贵价值和生存状况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地方政府还没有把古籍保护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经费投入不足。散在民间的,特别是有些寺院有很珍贵的古籍,但是保管条件有限,或是一些民间单位不了解它的珍贵,没有引起重视。
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部主任沈乃文看来,人才的匮乏则是短期内无法解决的一个问题,在全国各图书馆和藏书机构从事古籍修复的*人员仅约百人。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陈红彦说:“实际上,从事古籍保护不仅需要修复技能,更需要中国书籍史、目录学、版本学的基本知识,还需要一定的生物学、化学、物理基础,从而能对纸张等建立分析。”目前国内各图书馆需要修复的古籍超过1000万册(件),其中急需抢救性修复的约有20万册(件)。
古籍保护的这一状况在2007年得到初步扭转。2007年,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该计划在全国范围开展了大规模的古籍普查工作,国务院先后公布三批9859部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150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全国超过半数的省份开始编纂《中华古籍总目》分省卷,形成中国古籍联合目录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文化部命名了12家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古籍保护的国家级实验室初具规模;古籍数字化、缩微以及出版工作取得新进展;组织实施了西藏、新疆古籍保护专项工作,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工作得以加强;全社会的古籍保护意识明显增强。
文化部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古籍保护是个长期的浩繁工作,随着工作的展开,暴露出来的资金、技术、人才瓶颈越发让人认识到古籍保护工作的刻不容缓。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文化部选在这个时间点发布《通知》,针对上述情况一一展开详细布署,旨在为今后五年的工作布好局开好头,*终建立一个成熟的古籍保护体制。
摸清家底 突破人才瓶颈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表示,面对几千万册的古籍,如何展开修复工作。需要摸清家底,除了数量上要有数,对古籍的珍贵级别、破损程度都需要心中有数,这样才能进行分级管理,一方面分清轻重缓急的修复进程,另一方面对特别珍贵的古文献,需要特别的保护手段。
古籍普查是*为基础的工作也是*难的工作,古籍普查的成果在于摸清了中国古籍的家底。对古籍登名造册,等于给古籍一个户口,有利于加大保护力度,开展分级保护。《通知》要求推进古籍普查工作,建立适时申报、分批评审《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及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工作机制,完善“全国古籍普查平台”系统,开展“中华古籍数字资源库”建设,加快《中华古籍总目》分省卷编纂。
今后,《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及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评审将成为常态工作,全年开展,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将根据申报情况适时组织专家评审。文化部将根据《中华古籍总目分省卷》的编纂情况,在经费上给予支持,尽早形成阶段性成果。
对于古籍保护人才匮乏的问题,《通知》要求多途径开展古籍*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此,将建立国家古籍保护专家制度以及古籍保护工作*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充分发挥古籍编目、版本鉴定、修复等领域的高端人才在古籍保护工作中的学术带头和技艺传承作用。
“古籍保护工作对后备人才的培养是个良机。”吉林大学图书馆古籍部主任孙颖说。目前在全国图书馆修复古籍的*人才不足百人,而且这个队伍学历低,水平良莠不齐。此前,国家图书馆分批对现有古籍修复人员进行轮训和资格审核认定,同时面向省级分中心开办基础班,以解决部分省级分中心没有古籍修复人员的问题。短期培训能够解决燃眉之急,但是古籍保护是个长期的工作,尤其急缺的古籍鉴定人才的培养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加强普查 推动数字化应用
目前,虽然有些海外古籍以实物形态回流到中国,但是绝大部分的古籍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回归。《通知》要求,加强海外古籍普查,促进海外古籍的数字回归。
我国海外流失古籍非常多,历史上中华古籍流失海外主要集中在近现代。据统计,1856年至1932年间,俄、英、德、法、日、瑞典、美国等国曾考察我国西北地区66次,每次考察都掠走了大量中国文物,其中就包括举世瞩目的敦煌文献。而安阳的甲骨文从出土之日起就处在不断流失之中。安阳小屯出土的近20万片甲骨,有近3万片流失海外,被12个国家和地区收藏。抗日战争期间,被日军掠走的中国古籍超过300万册。
此前,国家图书馆与哈佛大学开通了“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特藏资源库”网站,首批就上网了中文古籍善本204种,该数据库资源可按照书名、著者、出版信息、分类等多维度进行检索和分类浏览,提供全部书影的阅览,得到了海内外的好评。
古籍与其他文物不同,其价值在使用中加以体现。因而除去单纯的保护,一些善本的整理、出版,是古籍可持续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籍利用除了整理影印出版以外,其实还可通过电脑、网络的手段让它更方便使用。
因为古籍纸张是有寿命的,古籍保护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原生性保护,另外一个是再生性保护,古籍数字化是运用科技手段对古籍进行再生性保护的手段。目前古籍保护单位一方面加强古籍出版、缩微复制等再生性保护,同时加快数字化建设。根据《通知》要求,在普查的基础上,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将要协调各省级古籍保护中心及有关收藏单位,加快古籍数字化步伐,开展古籍基本丛书(电子版)的编纂工作,建成“中华古籍数字资源库”,通过互联网或局域网为公众提供服务,使古籍保护工作的成果为全社会共享。
以国家图书馆为例,现在已经有数字化的4万张拓片,公众可免费使用。馆藏的所有西夏文献都通过
德国book2net古籍扫描仪已经数字化,2000多种地方志也已经数字化,读者使用起来更方便。此前,基于国家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善本再造”工程已取得初步成果,大批宋元孤本得以整理、影印、出版。让古籍“走出深闺、化身百千”,这也是古籍保护、传承方面的重要手段。
更多高端非接触式古籍扫描仪:
http://www.bookeye.com.cn

企业简介  |   荣誉资质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地址:天津武清开发区新兴路1号北欧绿色产业园6号厂房2层 邮编:100101 热线咨询:010-84980609 总机:010-84980609
方圆智能科技   京ICP备11024537号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