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扫描仪,书籍扫描仪-方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联系电话:400-616-0007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缩微设备之理念创新与发展路向

缩微设备:理念创新与发展路向

 

 

  文献缩微技术作为文献再生性保护的重要手段,是经过百年实践检验,稳定性好、安全性强且行之有效的文献抢救方法之一,在文献长期保存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信息大量应用于图书馆和档案馆。在文献开发利用与保存保护方面,数字技术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应用,并对传统缩微技术形成了巨大冲击和深刻影响。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一些从事文献影像技术研究和实际工作的专家,基于对缩微技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技术发展方式的思考,先后提出了数字缩微的理念。

  据笔者了解,北京电影机械研究所李铭教授是国内较早使用数字缩微这一术语的专家之一。李教授在《影像技术》1999年第4期杂志上曾发表《典型数字缩微系统简介》一文(以下称李文)。李文指出:近些年来,计算机与数字影像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这一方面对传统的模拟影像的缩微技术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而另一方面,通过与模拟影像技术的巧妙结合,也形成了各种各样先进的设备,反过来又促进了缩微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缩微技术实现了现代化。在李文中,系统介绍了英特9002型激光缩微扫描绘图系统的功能与结构。这是一种集缩微胶片扫描与激光绘图功能于一身的设备,它既是计算机图形系统的输入设备(扫描器),同时又是输出设备(绘图机)。从输入角度讲,它能够实现缩微文献的数字化;而从输出角度讲,它又能够实现数字影像的缩微品输出。可见,李文所说的数字缩微实际上指的就是数模互转技术,即包含了数字文献缩微化保存技术(国外称为Computer Output Microfilm ,即COM技术),也包含了缩微文献数字化技术(国外称为Computer Input Microfilm ,即CIM技术)。

  同期,国内其他一些专家也先后使用了数字缩微这一术语,但在对术语的理解和把握上存在一些差异。比如在《影像技术》2002年第1期上刊载了晏磊等人的文章《数字缩微技术》(以下称晏文),晏文认为:数字缩微属于数字成像中静态获取(输入)技术范畴数字缩微技术是采用专门的设备对文献资料进行数字化的缩微处理,直接存储到数字化存储介质中。按照晏文观点,数字缩微系统的构成包括:文献资料-数据准备-扫描-图像处理-图像存储-光盘或计算机硬盘使用等环节,在晏文中,对数字缩微的理解基本上等同于文献影像数字化。再如在《数字与缩微影像》2008年第2期刊载了周延的文章《试论现代缩微技术的两个组成部分》(以下称周文),周文认为:数字缩微指的是应用磁盘、光盘来存储文献影像记录信号采用了数字信号模拟缩微和数字缩微是现代缩微技术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周文对数字缩微的理解与晏文大同小异。笔者认为,文献影像技术界的各位专家对数字缩微的理念在理解上存在差异,主要是由于对缩微一词的理解不同,晏文和周文似乎都倾向于认为缩微即文献的压缩处理;而李文则认为缩微是指用缩微胶卷拍摄,这与文献缩微界约定俗成的看法比较一致。此外,也有专家认为数字缩微指的是在对纸质文献进行缩微拍摄的过程中,增加数字化加工手段。先利用扫描设备将纸质文献数字化,再利用数字存档机将数字文献转换成缩微胶片的技术路线。在这种意义上,数字缩微的理念实际上是文献影像数字化数字文献缩微化保存两项工作的叠加。

  当前,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缩微技术(缩微设备)与数字技术相融合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数字缩微的术语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提及。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应该尝试对数字缩微的理念进行比较清晰的描述,尽可能地对这一理念的内涵和外延做比较严格的界定,这无疑有利于数字缩微理念在文献影像技术界的逐步确立和普及。笔者认为,数字缩微是指将数字技术与缩微技术相融合而产生的数字缩微技术以及应用这一技术所开展的文献影像处理工作。从前者角度讲,数字缩微技术也可以被简称为数字缩微数字缩微的内涵,在技术层面上必须既包括数字技术又包括缩微技术,两者缺一不可;在工作对象的层面上数字资源与缩微文献则必有其一。从宏观信息论的角度分析,在信息传播中数字技术与缩微技术所依托的信息资源将互为信源与信宿,而在信道中两种技术又互为手段,相互支撑。

在确定数字缩微理念内涵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数字缩微理念外延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未来几年,数字缩微将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信息处理领域,凡是采用了数字缩微技术,开展文献影像制作、存储和利用的各个环节的工作都可以被纳入到数字缩微的范畴当中,这些工作至少可包括数字文献缩微化保存工作、缩微文献数字化工作、光学拍摄与数字扫描同步的数模一体化加工工作、应用了自动控制技术的智能化缩微拍摄工作、便携式数码缩微阅读器的开发工作以及缩微文献RFID(无线射频)库藏管理工作等等。以下,笔者将结合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以下简称缩微中心)未来几年的工作规划,谈谈我们对数字缩微理念创新以及未来发展路向的理解:


 

1  缩微数字化工作

2003年,缩微中心开始引进缩微胶片扫描仪设备,进行缩微胶片扫描仪数字化转换项目的筹备和试验工作。自2005年起,缩微中心正式开始承担国家图书馆民国图书缩微胶片扫描仪数字化专项任务。具体的加工流程是先将民国图书原件拍摄为缩微胶片,然后对母片进行拷底,再以拷底片作为加工对象通过胶片扫描仪进行数字化转换、图像处理,对处理完的单画幅电子影像按标准进行看图著录、格式转换、导出机读数据和刻录光盘。这样的流程使得民国图书原件只被使用一次,就得到了缩微和数字化两套产品,大大降低了加工过程中民国图书原件受损的风险。随着此项工作开展的不断深入,截至2010年底缩微中心已配备有*胶片扫描设备6台,*技术人员近20名,累计转换民国图书19173种、20346册、435万拍,其中部分文献资源已在国家图书馆网站发布,供读者免费浏览。在未来几年里,缩微中心将配合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不断加大缩微品数字化转换的加工力度,将缩微品数字化的转换能力提高到每年300万拍以上的水平。

2  数字存档工作

近年来,国内多家文献机构先后开展了数字存档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在有效整合数字扫描技术与数字存档技术的基础上,使文献保存工作形成了一条新的技术路线。缩微中心针对这一发展趋势,对国内已购置数字存档机的四家应用单位和一家科研单位进行了调研,意在系统了解该技术路线的具体工作流程,并检验其所生成胶片的技术指标是否符合文献长期保存的要求,从而甄选出一条适合数字缩微工作的技术路线,确定文献缩微事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从目前的调研结果看,这一技术路线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首先,目前各应用单位认为数字存档技术完全代替光学拍摄的传统缩微方式,仍存在法律效力、胶片质量、信息安全等不确定性因素;其次,采用数字存档技术路线生产的缩微胶片目前在技术指标上尚无法达到缩微胶片长期保存的要求。但是,通过调研我们一致认为数字存档技术有可能在未来数年后成为缩微工作的重要技术手段。目前,数字存档技术虽无法生产适合长期保存的缩微胶片,但主要原因在于前端的数字扫描设备达不到技术要求,遗失了过多的文献细节。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当数字扫描设备能够满足要求时,数字存档技术将有可能凭借其节约人力成本、方便利用等优势与传统的缩微拍摄技术一起成为缩微工作发展的有力保障。

为了尽早将异质转换技术应用于图书馆文献保护领域,我们认为尽早引进数字资源转换缩微文献设备,开展科研与实验性研究,利用数字资源转换缩微文献技术,对数字影像实现长期保存,已成为下一步缩微工作的重点。目前缩微中心将这项具有全局影响的工作列入2011年的科研工作计划采购高端扫描设备。中心正在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开展数转模科研与实验,制定相关工作流程规范和技术标准,达到数字信息长期保存和技术领先的目的。

3  便携式数码缩微阅读器的研发

过去几年里,缩微中心对国内缩微文献的开发利用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由于目前缩微文献的阅读设备大多为大型*化设备,无法实现缩微文献的大众化阅读,这直接影响了缩微文献的利用率和文献缩微工作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因此,中心提出拟研发一款可以与数字影像阅读设备相连的便携式缩微阅读器,以简化大众阅读缩微品的客观环境要求,方便读者使用,提高缩微文献的利用率。按照初步设想,每台阅读设备的成本应该控制在较低的范围内,使得普通消费者有能力在家中浏览缩微文献胶片。目前,中心研究人员通过大量走访和调研,初步确定了便携式缩微阅读器的雏形,并指出该设备应具备如下特征及功能:

1)该设备体积及外形应与当前市场上常用的微型手电筒相似,且相关配件应可折叠以方便携带;

2)该设备可通过USB数据线与计算机相连;

3)计算机显示器上的图像应与阅读器扫描范围实时同步。

4)计算机显示器上的图像应可将原件放大15倍以上。

由缩微中心组织的该设备的研发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当中。

4  缩微胶片的数字化管理

  目前,关于缩微胶片的数字化管理主要体现在RFID技术在缩微胶片库房管理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缩微工作开展,缩微胶片库房的管理问题日益突显,主要体现在:(1)胶片入库准备工作流程繁琐,整理时间冗长。在传统方式下,胶片入库前先需进行分类、排序、打签、贴签、装盒等工作,整个流程比较繁琐。(2)胶片存放次序较易被打乱。虽然胶片一般都会按编号存放,但是在胶片存取过程中,由于人工操作的随意性和一些不可避免的错误,胶片存放的次序难免被打乱,造成胶片存放无序,查找困难。(3)胶片核查、查阅耗时长。随着胶片规模与种类越来越庞大,要查找、核查清理某一胶片时,需要先由管理员找到存放该类型胶片文献的胶片文献架,再根据胶片的编目信息在胶片文献架的每一格进行查找、核查。一旦胶片存取时没有按规定存放在指定的位置,查找起来就好比海底捞针,需要将所有的胶片筛选一遍。(4)胶片信息化程度低,利用信息统计困难。目前胶片管理几乎都采用原始的手工录入、登记方式,无法实现胶片管理的信息化。胶片利用率是胶片价值体现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手工记录的工作方式很难对胶片利用情况进行及时准确的了解。

  鉴于这种现状,胶片管理的技术升级与改造迫在眉睫。作为新一代物料跟踪与信息识别的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胶片库房管理自动化、智能化成为了可能。将RFID技术应用于胶片库房管理,有着非接触方式数据采集、标签信息容量大、使用寿命长、抗污染性能和耐久性强、体积小型化、形状多样化以及可实现无屏障阅读等诸多优点。目前,中心计划实现的“RFID胶片信息化管理系统是采用先进的无线电自动识别技术和计算机软件技术,以(薄片状的)RFID作为信息存储媒介粘贴在胶片轴上,在RFID芯片中存储该胶片的基本信息和领用归还记录。利用非接触式的手持式、台式或者通道式的RFID读写设备和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相配合,可以实现胶片的调阅、归还、查找、盘点等工作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同时,系统在胶片库房出入口处安装RFID设备,通过远距离与RFID的认证,可以实现自动防盗功能。通过基于RFID技术的胶片库房管理系统,对贴有电子标签的胶片进行实时监控,达到发生胶片非法移动系统即时报警、胶片出现异常状态系统即时提示预警等目的。同时,系统记录所有贴有电子标签的档案位移情况,并可确保若胶片丢失,可回溯查询到相关责任人员的活动状况。

  RFID胶片信息化管理系统将由一个数据管理中心和各胶片文献管理子系统或各种终端设备组成。本系统在胶片保存地建立大型数据库,存储电子档案记录,各胶片管理子系统或各种终端设备与数据中心之间通过网络实时连接。可以完成胶片信息RFID标签的统一制作、胶片入库、出库、胶片转移、还入等管理胶片入库登记、胶片目录编制、胶片密集设定、存储位置设定、审批权限设置等功能。此软件安装在胶片接收整理处,工作人员能够对库房内所有胶片的基础信息进行维护和参数设置。按照胶片管理流程,与智能胶片柜和其他终端设备协作,对到期移交进库的胶片,能进行快速查找、分类,重新编号、入库;包括胶片查询、胶片定位、胶片到期未归还进行催还等功能,并可对数据进行统计,形成报表。可对库房内的胶片进行全面盘点、单品盘点、定时盘点或指定系统自动盘点等多种盘点任务。手持式阅读器与馆内局域网通过无线加密连接,实现移动胶片查询、胶片扫描或者证件登记等。通过网络化的查询分析软件,能够对胶片所有业务数据进行实时查询和统计分析,包括胶片跟踪、胶片利用率分析、借阅明细查询等,为管理者提供管理的依据,并实现对基层工作情况的在线监控。系统备用电源两台采用并联方式与系统连接,确保在外部供电中断的情况下,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保证系统有充足的电力完成数据备份和其他系统保存工作。

  总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几年里,以数字技术为主导的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将会越来越多地融入到传统缩微工作流程当中,从而深刻地改变缩微胶片的制作、存储和利用过程,文献缩微工作必将随着数字缩微理念的确立和普及重新焕发出青春和活力,并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www.bookeye.com.cn

 

企业简介  |   荣誉资质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地址:天津武清开发区新兴路1号北欧绿色产业园6号厂房2层 邮编:100101 热线咨询:010-84980609 总机:010-84980609
方圆智能科技   京ICP备11024537号
友情链接:
  •